欣赏珍贵文物,品味传统文化。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年俗。这个春节,齐文化博物馆人流如织,独具齐文化特色的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赏文物、看民俗、听讲解、体验非遗,在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年。
“请问,这个工具是什么?”“老师,我们拓印的画叫什么?” 2月15日上午9点半,“承古拓今”非遗传拓体验活动在齐文化博物馆举行,20余名通过线上报名参与活动的13至18岁青少年围坐在齐文化博物馆研学课堂体验区,看到课桌上摆放的宣纸、拓包、瓦当等拓印工具,纷纷好奇地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想要体验拓印,我们首先要了解拓印,同学们知道最早的拓印是出现在哪个朝代吗?”带领学生体验拓印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耿颖问道。
“是唐代。”“我知道,是汉代。”……
面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耿颖给出了正确答案:“拓印最早出现在东汉,那大家知道当时的拓印都是用在什么地方呢,是青铜器?还是石刻、铭文?其实,这些器物都有拓印,今天我们主要是来体验‘瓦当拓印’。”
瓦当是我国古代独具装饰艺术特质的建筑构件,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用以保护屋顶檐际橼头,免受风雨侵蚀。齐瓦当是指齐国或齐地瓦当,多出土于齐国都城——临淄。临淄作为齐国故都,遗留至今的齐瓦当资料十分丰富。
本次“承古拓今”非遗传拓体验活动就是以传统的传拓技艺拓印齐瓦当,在方寸之间拓古墨今,覆纸上水、上墨捶拓,将齐瓦当原有的风采与内容展示出来。
“先把垫包放到最下面,瓦当放在垫包上,再将宣纸覆盖住瓦当,然后用喷壶均匀地将宣纸打湿,特别注意不要完全浸湿宣纸,接着把保鲜袋放到宣纸上面,用刷子轻轻拍打,拍打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个瓦当图案印到宣纸上……”听闻耿颖的解说,学生们纷纷拿起宣纸、拓包,有条不紊地按照步骤操作起来,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经过铺纸、浸透、打刷、上墨等步骤,一张张齐瓦当拓印跃然纸上。
来自北京的游客高先生手里拿着儿子的拓印作品高兴地说:“春节带孩子回淄博探亲,得知齐文化博物馆的活动第一时间报了名,齐文化博物馆展品比较丰富,文化氛围很浓厚,让孩子参与这个活动,在开拓眼界的同时,能够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齐文化魅力。”
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胡雨阳是临淄人,她对拓印活动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上学期有学到传拓这方面的课程,而且作为临淄人,春节一定要来打卡齐文化博物馆,参与活动体验拓印的同时也能与齐国历史来一场‘深入对话’。”
春节期间齐文化博物院正常开馆,初一到初六总参观人数达到4万余人,为应对节日期间客流增加的情况,齐文化博物馆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答疑指引、便民服务、秩序维护、不文明行为监督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讲解团队主动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定时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以自己专业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预计至春节假期结束前,齐文化博物馆客流量仍将持续上涨。
通讯员 吕澄
编辑:本站
审核:本站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