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乡村消费日益旺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07亿元,同比增长21.4%。2014年以来,我国乡村消费平均增速快于城镇近1.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升。农民的“购物车”“菜篮子”越来越注重品质,智能电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不断进入农家。乡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有效扩大了内需,对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乡村消费崛起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7亿元,同比增长8.8%,跑赢城镇消费品零售额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贸经司司长董礼华此前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乡村市场自3月开始明显改善。二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4.8%,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增速提升幅度高于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时表示,乡村消费崛起,一方面与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稳定增长有关;另外一方面则与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有关,给广大农民以极大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消费、愿意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增长3.8%,快于城镇居民2.6%。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这无疑为消费增长、进一步释放活力,增添了砝码。“近年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在极力布局下沉市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仓储、物流等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新零售的进入,原先乡村市场的零售格局得到了快速更新迭代。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最新的产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钱文颖
表示。“另外,随着乡村发展机会的增多,外地人才从大城市回流家乡的趋势,也给乡村消费注入活力。”钱文颖说道。乡村消费日益旺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方式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使得消费的支付模式更加方便;电商平台的发展和快递行业的发展则使得农民从下单到收货形成一种完美的闭环,网络购物很便捷,为消费创造了客观的条件。此外,农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消费潜力的释放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共同富裕”各种举措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农民手中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而普惠金融深入乡村,使得就算现金存款不一定能够满足消费需求,但筹集消费资金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便捷化、透明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的普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乡村人民的生活更加具有“获得感”。
市场潜力巨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未来10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条件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在2030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对此,宋清辉认为,在未来,乡村消费市场确实存有一片“蓝海”,消费潜力巨大。在他看来,要想深挖市场消费潜力,还需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深耕农村市场,提供更加优化的产品和服务,才有望持续推进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深挖出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宋清辉建议,助推乡村消费升级可以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夯实农村的流通体系、基础设施等一些薄弱环节,逐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二是彻底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满足农民群众网上购物等消费新方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县乡镇三级商业体系建设,让消费品、农产品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记者注意到,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就曾明确,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在7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措施,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会议指出,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是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部委层面也在密集部署促进乡村消费。
在7月2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对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表示,将建设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示范项目,探索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寄递服务模式。加强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与此同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也进入高潮。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从九方面提出31条举措,并由商务部牵头建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可以预见,在政策助推下,我国乡村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随着物流体系的建设、优质商品的供应、主流消费人群的回流,乡村市场将迎来大发展。”张雪峰说道
编辑:本站
审核:本站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