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鲁北大地,天气寒冷,65岁的张建军背着手,佝着腰,一早还是去村西地里打转,眉头紧锁。为啥?“这树都碗口粗了,也不说卖,得少打多少粮食。”问起缘由,老张解释了一下。
张建军是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镇张家村村民,种地40年,从没犯过难。原来,10余棵杨树长在地头,过去树苗小不碍事,如今枝繁叶茂,老张眼瞅着收成下降,没少找地邻说事,可都不欢而散。“咋不找‘五老说事会’试试。”一位村民一语点醒老张。
不久,一场由老支书张兴文主持,当事人双方和村民代表参加的“说事会”在村委会展开。双方充分表达意见,老支书依理依情说和,最终地邻同意卖树并承诺不再挨着口粮地种树,双方达成和解,村民们更是称赞不已。
张兴文介绍说:“在农村,除耕地、宅基地争执外,还有妯娌不和、夫妻闹矛盾、邻里闹别扭等,虽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易引发大事儿。我们岁数大了,村里人尊重,说话也听,遇到问题组织他们坐下来聊一聊,疙瘩说开也就好了。”
近年来,庆云县不断探索拓展村民自治制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活动内容,不断吸纳乡村能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推进乡村法治、德治与自治相结合,提升乡村自治水平。通过群众推荐,乡镇审核,县级报备方式,选拔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医、老军人,组建“五老说事会”志愿服务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乡村“说事会”工作室,用群众话聊家长里短,解急难愁盼。
依托工作室,乡镇(街道)实行网格化分片管理,根据村居规模,说事会成员多少,或一村一个工作室,或几个村共用一个工作室,同时说事会成员常态化摸排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开会研究问题,积极吸纳新成员,丰富调解内容,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民事调解、村务管理,把村里事放到台面上听群众说、让村民议,对家庭邻里事做好保密。
如今,有矛盾找“说事会”,已成为庆云县乡村治理亮点。截至目前,该县331个村建起说事会工作室158个,吸纳“五老”文明实践志愿者853人,收集问题238个,化解各类群众矛盾问题190余个,正在推进问题40余项。
编辑:本站
审核:本站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