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山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作出部署,明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十大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
科教兴国的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职教高地建设、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教师队伍管理等经验在全国推广。”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说,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坚定不移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深入落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引领带动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深化拓展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成果,争创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探索打造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样板。
科技是强省之本。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国之重器”竞相涌现……创新的“种子”,在山东不断生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表示,全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进一步作出部署安排。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强化科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打造“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体系,加快塑造“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努力走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路径,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突出存量优化、增量崛起‘双轮驱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双管齐下’,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双向发力’,为强省建设赋能备力。”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说,将聚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山东氢能产业创新工程中心建设,布局更多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形成“应用型研究—工程化产品化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力攻克高精尖创新技术,围绕淄博市特色优势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大力推行“揭榜挂帅”“组阁引才”,集中突破一批“卡链”“断链”关键技术,努力取得更多“行业领先”和“不可替代”成果。
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得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名片”。“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求,以创新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围绕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做好‘科技强链’文章,发挥58家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优势,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推动200家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等内涵式提升。”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说,还将全力支持烟台企业与“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携手培养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集中突破石墨烯材料、关键催化剂、微纳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山东人才集聚态势持续增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818.9万人增长到现在超过1500万人,居全国第三位。“我们将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之要、强省之基’的战略高度,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兴鲁战略,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说,将加快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领域普遍建立目标任务引领、调度协调、督促推进、考核评价激励的人才工作闭环。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雁阵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全力支持各市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节点。加快塑造人才引领发展新优势,创新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现使用支持机制,深化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引育集聚力度,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
“人社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强化职责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春艳表示,将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深化人才引育创新,全面服务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实施“青年人才创业齐鲁行动”,办好“海洽会”等引才活动,试点通过“揭榜领题”引育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建立博士后科学基金,持续提升博士后平台建设及引进培养的整体成效。实施“技能兴鲁”行动,以急需紧缺、高技能领军人才为重点,发展技工教育集团,推广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技能人才梯次发展体系。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制定加强新时代人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聚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赵君 张春晓)
编辑:本站
审核:本站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