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华街道:聚焦“三位一体”研究型审计 赋能镇街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5-08-18 来源:感知山东网 人气:

近年来,德城区新华街道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要求,在对村集体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项目中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聚焦审计工作保障、过程管控、成果转化,实现审前审中审后“三位一体”,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项目共揭示审计问题7项,完善制度建设4项,撰写专报3篇,报送论文2篇,并荣获德州市优秀审计项目。

一、多方位强化工作保障,做好审前研究

(一)高位研究谋划,明确立项方向

将村集体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列为街道内部审计“1号项目”,确定“经济起航,审计护航”的工作思路,将涵盖物业管理、新能源科技、养老服务、生态农业等多种类型的16家村办集体企业全部纳入街道审计监督范围。开展扎实深入的前期政策法规储备工作,系统性搜集整理国家、省、市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村“三资管理”、集体企业财务制度等文件资料,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研究,确保入脑入心,为后期精准高效实施审计提供政策理论基础。同时,针对村集体企业审计专业性强的特点,街道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审计骨干赴上级审计机关及兄弟先进单位,就村集体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典型案例进行深入交流,现场观摩优秀审计项目的组织流程、报告撰写和成果运用,有效解决“审什么”“怎么审”的实践困惑。

(二)统筹调配人员,实时优化整合

针对村企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街道党工委创新审计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1+N” 组织架构,牵头组建 “专职审计员+村账代管骨干+第三方专家” 的审计部,其中第三方专家涵盖工程审计、财务核查、法律合规等领域,弥补基层审计力量的专业短板。由经济发展办汇总村集体企业相关信息,经管站提供村集体企业经营数据清单,纪委监委梳理信访举报线索,实现 “问题导向” 与 “数据支撑” 的精准结合。在对新园村集体企业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仅用3天就锁定物资采购程序不规范、合同条款存在漏洞等4类高风险问题,为审计实施奠定精准靶向。

(三)聚焦职责履行,开展审前调研

新华街道审计部聚焦村办企业战略发展重点和经营发展堵点,在审计项目立项之前,组织街道专职审计人员、第三方专家实地开展审前调研,跟踪村集体企业工作流程,掌握实际情况,细化审计调查内容和事项。通过企业座谈、现场调研、走访村民等形式,理清审计思路,将村办企业潜在问题风险点划分为“重点关注”“密切相关”“关联涉及”3类,初步勾画出审计调查的范围轮廓,形成包括“立项—实施—报告—整改—归档”5个阶段、12项具体节点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多措施加强过程管控,明确审中重点

(一)创新审计模式,科技引领数智化建设

新华街道创新 “嵌入式” 审计模式,将审计监督植入村企关键业务流程。一是紧盯物资采购环节。村集体企业提前报送采购申请及明细,审计部按30%比例随机抽查,重点核查是否符合街道制定的招投标与询价标准。二是建立 “审计员驻场巡查” 机制。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对隐蔽工程验收、工程款支付等关键节点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与企业运行制度要求一致。三是创建 “智慧审计” 平台。将辖区16家村办企业的财务数据、合同信息、资产台账全部纳入“财智通”管理系统,设置 “大额资金支付预警”“长期挂账清理提醒”等12个监控指标。当系统监测到村办企业未按合同规定缴纳租金,或支付金额未履行审批流程等异常数据时,进行预警提醒,审计部进行介入核查,实现从 “人找问题” 到 “系统推问题” 的转变。平台运行半年来,累计发出预警信息3条,推动整改违规问题8项,监督响应速度提升35%。

(二)做实重点环节,紧盯经营管理重大风险

新华街道在对村集体企业审计中发现,村集体企业存在招标询价标准不完善、大额采购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共涉及3笔共近4万元;此外村办企业面临内部制度不健全,工程验收管理、合同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这既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为系统性化解风险,街道以资金管理、项目建设、风险防控为核心领域,实施 “三步走” 规范提升策略,全面筑牢村集体企业经营 “防火墙”。一是建章立制划红线。针对物资采购、工程支出等关键环节,制定涵盖招投标流程、询价程序、建设验收等17项 “规定动作清单”,明确操作标准与禁止性条款,将模糊地带转化为刚性约束,从源头规范经营行为。二是流程再造控节点。聚焦资金支付关键环节,设计包含经办人初审、负责人复核、书记终审的 “三级签字+盖章” 制度,形成7项标准化支付流程,通过层层把关实现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杜绝 “一言堂” 式决策风险。三是审计赋能提质效。统一制定审计通知书、实施方案、取证单等5项标准化模板,建立 “审计—整改—回头看” 闭环机制,推动审计工作从 “发现问题” 向 “解决问题” 转变,倒逼企业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合规运营与效率提升的双向突破。

(三)做精业务流程,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一方面,将村办集体企业专项审计的业务划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质量责任5个规范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制订审计方案、明确调查程序、明确各项准备工作;审计实施阶段明确审计方式方法,对底稿各要素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审计报告阶段明确审计报告格式要求、撰写标准等内容,确保报告语言的规范使用;后续审计阶段重点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监督,重点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审计质量责任阶段确保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将村办集体企业审计项目的资料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按照结论类文件材料、证明类文件材料、立项类证明材料、备查类文件材料四卷,厘清审计项目顺序逻辑,形成符合街道实际情况的材料整理方法,并建立每两个工作周至少呈送一篇专报制度,3期均获主要领导批示,有效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与党工委决策部署保持一致,加快形成执行有力、一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多渠道推动成果转化,做好“下半篇文章”

(一)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审计整改落实落地

为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落地,新华街道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实行审计整改销号。对村办企业审计结束的项目进行跟踪督办,对审计已发现问题逐一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对照整改台账逐一销号,并按规定时限提交整改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在清单销号的基础上,落实审计整改工作考核制度,将审计整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数纳入企业所在村年度考核,做到以考核促整改。二是建立联动机制。系统梳理未整改审计事项推进情况,编制共性问题清单,联合纪检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现场检查村办集体企业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客观评价整改成效,针对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夯实审计整改工作实效。三是推进关口前移。连续两年举办村办企业内审工作推进会,并通过街道审计专题工作会议、举办专题培训、审计结果公告等渠道,加强财经法规宣传,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促进村办企业规范管理。

(二)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审计工作见行见效

结合村集体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项目成果,新华街道构建起“1+4+3”的村办集体企业审计制度架构。“1”代表《新华街道内部审计管理办法》,是街道内部审计工作的概括性制度;“4”代表村办企业审计管理制度,包括《新华街道农村集体投资企业资产运营监督管理细则》《新华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债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新华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新华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制度》等4个制度;“3”代表村办企业审计业务制度,包括《新华街道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新华街道村办集体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方案》《审计专报管理制度》等3个制度,通过优化操作规则,保障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聚焦结果运用,保障审计研究走深走实

新华街道以村集体企业审计项目为契机,从审计查出突出问题、存在风险隐患、整改措施建议角度提出建议,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审计效益,通过审计督导村集体企业规范合同93份,催缴物业费、车位费、垃圾清运费共42702.20元,为村集体增收近27万元。同时,积极将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篇论文获德州市内部审计协会表彰,7篇稿件在智慧德城、德州日报等平台发表。

(供稿单位: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 侯明昊)



编辑:李新茹

审核:钟德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