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润童心 传承续新篇——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阳光树”公益书法课趣意浓

2025-08-01 来源:感知山东网 人气:

墨香袅袅飘满室,稚笔挥毫学传承。近日,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第39期“阳光树”公益小课堂迎来特色书法课,特邀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王勇为辖区儿童开启传统文化启蒙之旅,以笔墨为桥,让孩子们在横竖撇捺间感受汉字之美。

晚上7:00,社区活动室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孩子们围坐成圈,眼神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王勇教授没有急于让大家动笔,而是先拿起一支毛笔,讲述“文房四宝”的由来:“这支笔的笔杆来自江南的竹子,笔头是山羊毛做的,古人就是用这样的工具,写下了《兰亭序》《九成宫》这样的千古名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听得入神,不少人忍不住伸手触摸桌上的毛笔,感受笔锋的柔软。

未命名_副本.jpg

进入实操环节,王教授从“永字八法”入手,将每个笔画与生活场景相联系:“‘点’像小雨滴轻轻落在纸上,‘竖’要像路边的小树一样挺直,‘撇’就像小鸟展开翅膀准备飞翔。”他握着孩子们的手一笔一划示范,当看到有孩子因握笔过紧而皱眉时,便笑着引导:“咱们把手指放松些,就像给毛笔‘松绑’,它才能乖乖听话。”

课堂上,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助教”,有的帮孩子们铺平宣纸,有的教大家如何研墨,还贴心准备了吸水棉纸防止墨渍弄脏衣服。7岁的彤彤第一次接触书法,起初总把“横”画写得歪歪扭扭,在王教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最后举着作品跑到妈妈面前:“你看,我写的‘一’像不像小扁担?”引得周围人阵阵欢笑。

“平时总觉得书法太严肃,没想到孩子能学得这么开心。”家长李女士全程旁听,看着孩子专注的模样十分感慨,“王教授用孩子能懂的话讲书法,还穿插小故事,既学了技能又长了见识,这样的公益课太有意义了。”其他家长也纷纷点赞,希望社区多开展此类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亲近传统文化。

课程尾声的“作品展示会”成了最热闹的环节。孩子们把写着“人”“天”“日”等字的作品一一铺开,王教授逐一点评,特别表扬了大家的认真态度:“字如其人,你们今天写下的不仅是汉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份热爱。”

作为社区品牌公益项目,“阳光树”公益小课堂始终以“寓教于乐”为宗旨,此次书法课通过趣味教学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下一步,“阳光树”公益小课堂将邀请更多的专业师资,推出更多如书法、剪纸、民乐等传统文化课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让“阳光树”真正成为滋养童心的文化沃土。

(供稿单位: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 车畅)


编辑:李新茹

审核:钟德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