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构建“四区三带多点”区域布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更高质量的齐鲁样板。4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根据《规划》,到2027年,山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基本建成,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规划》按照“区域协同、带状示范、点上突破”的总体思路,提出着力构建“四区三带多点”的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布局。“四区”即胶东、中部、鲁南、鲁西四大区域。具体来看,胶东率先发展区涵盖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效农业和农文旅融合产业,打造滨海特色和美乡村,在全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部优化提升区涵盖济南、淄博、泰安、东营4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一批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山水林泉乡村特色风貌,在全省发挥承东启西衔接作用;鲁南全域突破区涵盖临沂、枣庄、济宁3市,培强山区特色经济、滨河临水经济、农文旅经济,打造富有人文内涵与山水韵味的靓丽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域突破;鲁西加速崛起区涵盖德州、聊城、菏泽、滨州4市,强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造“齐鲁粮仓”核心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加速崛起。“三带”即沿黄生态保护发展轴带、运河文化传承利用轴带、海滨陆海统筹轴带,坚持开发保护并重、陆海统筹协同,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全面振兴廊道。“多点”即各类涉农产业园区及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区域,突出发展特色,强化创新引领,形成多点支撑的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格局。
围绕协同推进“五个振兴”,《规划》对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文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内容依次展开论述,系统部署了20项重点任务。比如聚焦组织振兴,山东将把今年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进一步查找整治突出问题、化解风险隐患,切实打造过硬支部,为换届夯实基础。同时山东将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村,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实现村庄抱团融合发展。聚焦产业振兴,山东将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各级农业科研资源力量,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山东聚焦生物育种、高效农机、绿色投入品等重点领域,瞄准“卡脖子”问题,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山东还将突出抓好绿色转型,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预计很快发布。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规划》创新制度性供给,着力破解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瓶颈,同步配套7个重大工程、56项具体行动,作为保障《规划》落地的有力抓手,已由山东省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牵头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李秋生介绍,山东将以7个重大工程、56项具体行动为抓手,加强工作调度,做好任务细化分解,对任务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发生变更的及时按程序更新调整,确保分年度高质量推进。山东将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优化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推动以工代赈提标扩面,探索更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有效办法,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编辑:王志仠
审核:钟德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