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构建起“一套政策体系为统筹,国家、省级两级试点为引领,协调机制、创新联盟、标准体系三个平台为保障”的数字乡村工作格局,数字乡村发展全面起势,描绘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齐鲁最美富春山居图。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筑牢“发展底座”
在德州市平原县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大数据平台监控室里,推广研究员程现昌正在对农作物的虫情、苗情、土壤湿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在这里,数百上千个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精准农情监测系统,在8万亩土地上织就了一张多层次、立体化、全天候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网”。
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光纤宽带和5G网络的广泛覆盖,加快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同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物流配送网络等也逐步建立健全,为数字乡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一张信息化的大网正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开。全省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85%以上,技防村主要道路、公共场所、重点区域等前端感知设备覆盖率达100%,完成全省0.2米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制作完成7万余个行政村精细画像,实现“一村一图”全覆盖,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更加凸显。
智慧农业蓬勃发展 数字化转型加速
在数字化时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头老牛半亩田”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已不多见。在寿光市崔岭西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了40个智能大棚,配备智能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监控、智能雾化、智能植物生长补光灯、智能水肥一体机“智能六配套”,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远程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等,蔬菜大棚变身现代化蔬菜工厂,亩产效益提高30%。
同样,在肥城市安驾庄镇洼里村,“一块田”运营区的机器人农场里,配备有播种机器人、打药机器人、无人拖拉机、巡田机器人、接待机器人设备等。该农场项目和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前期团队主要以智能农机、智能装备研发使用为主,后期将实现气象信息采集设备、土壤信息采集设备、作物图像采集设备、地面监测设备等智能感知获取相关数据然后无线通讯到数据中心,再通过农业大脑分析决策,最后机器人进行耕、种、管、收的无人化作业,AI技术、边缘计算、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连接一切,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万物互联”。
数字化,为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山东探索形成了济南平阴大数据赋能玫瑰产业“数字蝶变”、淄博高青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黑牛管家”、烟台长岛海洋牧场深远海“蓝色粮仓”、济宁微山智慧渔业“超级渔仓”、菏泽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曹县路径”等一批具有齐鲁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有益做法。全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强县20个、国家级产业强镇100个,开展数字化提升、建设数据管理平台、配备物联网设施设备,带动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园区500余个,基本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推进 平台效能不断提升
安丘市在全省率先创新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市70余种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存储、销售等“全链条”信息全部录入平台。电子地图直观展示每种农产品的位置定位、种植面积、品种、交易信息、市场价格、存储规模、质量检测等内容,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端或手机APP对监管重点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实现了实时、精准、高效数字化监管。目前,平台已归纳统计全市60余万个地块、13万余家种植户、1000余个农药生产经营单位、136处集贸市场、187个农产品加工贸易主体等信息数据。
在数字时代,如何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为了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山东加大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打通已有分散建设的涉农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部门业务资源、空间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数据等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充分运用农业农村、科技、商务、交通运输、通信、邮政等部门在农村的已有站点资源,整合利用系统、人员、资金、站址、服务等要素,统筹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点,推广一站多用、一机多用。目前,全省已建成农业农村各类主题库16个,汇聚数据3.3亿条,初步实现涉农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共享交换,构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一张图”“一张网”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
让村民受益 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提升
“现在平台功能涵盖了我们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底数比较清晰各级数据也是互联互通,像我们社区的高龄津贴等很多业务都可以主动发现找到适合的政策人群。”孙艳萍是烟台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祥隆社区数据专员,她提到的“平台”正是去年刚上线的烟台市镇街综合数据平台。孙艳萍告诉“数字乡村齐鲁样板”主题报道的记者,通过平台把上级数据下放,极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去,基层报表多、重复报、多头报,因数据零散不清、共享不足导致基层治理效能难以提升。为了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烟台市对全市镇街15大类、177个子类、2053个数据项进行全面梳理,归集治理镇街辖区信息、建筑信息和人员信息等高频基础数据,构建全市统一的基层治理数据库,创新建设了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镇街综合数据平台。首批14类常态化基层数据报表实现免填报,基层填报表格量减少34%、填报数据量减少52%。
同样,为了突破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有问题村级“知道装不知道”、镇上“不知道装知道”、县里“想知道难知道”等困境,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组织研发了“党建引领‘红网治村’晴雨预警管理平台”及手机APP,实现民意收集、隐患预警、三级分办等功能,及时处置各种矛盾风险、苗头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借助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山东采取种种措施,促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补齐乡村治理的信息化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全省多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农村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议事、在线监督,打造“爱山东”移动端数字乡村专区,锄禾问天、救助福利、三农政务服务等模块累计访问5000万次,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在线办理,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公信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的关键之举。根据《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今后山东将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城乡数字一体化,以数据驱动乡村治理,实现山东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乡村、齐鲁样板,全面起势,未来可期!
编辑:李新茹
审核:钟德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