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山东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广开门路“聚”才,不拘一格“用”才,多措并举“留”才,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引才政策,是“聚”才的关键。山东坚持项目引领聚才,瞄准企业家、农民工、技能人才等群体,探索推行“首席专家”“乡村振兴合伙人”等项目经验做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新型人才引进模式,让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李久太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博士毕业生,也是威海市文登区首批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担任首席专家期间,李久太创新发起了“新村民招募计划”,成立“初心公社”,通过盘活闲置农居、打造特色民宿,共引进并签约入驻33户“新村民”,流转农居45栋。五年来,吸引落户新村民超600人,引进设计师事务所40多所。“重建一个自己心中的乡村,是我的理想,能够将我的理想和为家乡做一点事结合起来,感到很幸运。”李久太说。
与此同时,山东以人才工程吸才,出台新一轮泰山人才工程意见细则,遴选部分现代种业领域领军企业,给予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配额,支持引进农业领军人才。以平台搭建揽才,实施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岗位1900个左右。选派800名教师、400名科技工作者、500名医务工作者、300名文化旅游工作者,赴基层一线服务,支撑乡村振兴。
人才投身基层,如何用好人才,又如何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山东不拘一格“用”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高标准推进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搭建“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层信息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设立各类专家服务基地213家,吸引集聚1.4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4万余个,落地项目220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3500余项。
人才具有流动性,难免会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在“留”字上下功夫,才能更好推动乡村振兴。山东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在职称评定上出台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政策,设立专属基层的高级职称、建立基层职称“直评直聘”通道、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有效激发乡村人才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全省5.9万余名基层专技人才获评基层高级职称,评出高、中、初级新型职业农民7347人,涌现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山东打造“数字化”人才服务新模式,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打造“省、市、县”三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设立省市“12345”人才服务专线,建立覆盖全省“一对一”服务专员队伍,依托“山东省惠才卡”,在全省727个服务承办机构和网点提供子女入学等43项全省通办服务事项及市级特色服务事项,实现全域服务有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下一步,山东将锚定‘人才引育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引领和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乡村一线干事创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春艳说。
编辑:李新茹
审核:钟德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感知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