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山东-就在这里

登录 注册 退出

感知山东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文旅

中国年轻人过年回归传统爱上“赶大集”

时间:2023-01-23人气:作者: 钟德旺

  精致的胶东大饽饽,新鲜的乳山牡蛎、海虹一个人都拿不过来,各式年货装满了后备厢。临近过年,21岁的返乡大学生李楚云专门驱车从山东乳山市城区来到农村赶大集。

  海阳所大集位于乳山市海阳所镇海阳所村,已有数百年历史。这个集市以农历为准,逢二和逢七摆大集,以海产品、农副产品和基本生活用品交易为主,沿用传统经营模式,在道路两侧陈设摊位长达2000米。

  人头攒动的民众,卖力吆喝的商贩,热气腾腾的小吃摊位,象征吉祥的春联,堆成小山的衣服鞋子,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在受访的青年人眼中,赶集带来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我跟父母逛过大集,对这种民俗很有感情。最近发现,赶集成了我们同龄人的时尚。不少朋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照片、视频。”李楚云说。

  


  寻找民俗大集,制订攻略,打卡、怀旧、逛吃……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赶集相关的短视频和攻略数以万计,有的附有详细的攻略以及网红摊点的介绍,吸引年轻人按图索骥。

  一众“网红”食品和人物受到年轻网民关注:临沂大集上5元一碗的面条、日照大集上卖猪肉炒饼的70岁大爷、枣庄大哥的羊汤摊位一天卖出3只羊……社交平台上,相关短视频点赞、评论、转发量数以万计。

  传统大集何以打动年轻人?人情味是关键。在山东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的集市,19岁的杨陈露在糖人、花饽饽、大闸蟹中感受家的味道。2022年7月,她离家上大学,第一次感受到乡愁。放寒假回家后,她突然爱上了赶集,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写道:“熟悉的香气、熟悉的叫卖声,邻里之间见面还打声招呼,这都是家的幸福!”

  


  记者在垦利区的不少集市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城里人穿梭其中。23岁的杨宏龙是垦利街道西双河大集的常客,与周围满载而归的游客不同,他手上只拿着半支糖葫芦、一副春联。“赶集是我的放松方式,因为这里有火热的生活气息。”他说,“在这里慢悠悠地闲逛一圈,能让我心里感觉安稳、幸福。”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说,传统大集是地方文化的时空存储体,凝缩了传统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反映着地方风俗、习惯、方言等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折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面貌。

  除了新媒体助力和青年参与,中国地方政府也在“赶集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地政府推出积极政策恢复和扩大消费,挖掘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打造各类集市文旅品牌。在山东,政府打造的“黄河大集”成为增强经济活力、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大学生李佳谊这个春节专程到农村大集进行纪实摄影,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眼中的春节民俗。在李佳谊看来,从“汉服热”到“赶集潮”,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正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先锋。


标签: